
刚传出巴勒斯坦方面宣布拉法口岸要重新开张的消息没多久,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就来了句泼冷水,打了个寒噤。
这个口岸要开不开,得看哈马斯那边的“动作”到底咋样。
从2024年5月到现在,这个加沙唯一没被以色列直接管控的对外出入口,差不多已经关闭快一年半啦。
而今,230万加沙的人,就像困在一片废墟中似的,任凭别人摆布他们的生死。
10月14日晚上,哈马斯把4具被劫人质的遗体交给了以色列。这事儿发生在以色列威胁要减少进入加沙的援助车队数量一半之后。
截止到那时,哈马斯一共交还了8具遗体。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表态很直白:你们交遗体的速度太慢,我们就会逐步减少援助车队的数量。
用人道主义当作筹码,这样一来,加沙的情况越发雪上加霜。拉法口岸之前在今年一月停火协议达成后曾一度重新开放,可到了三月初,听说义军又封堵了物资的通道,还恢复了频繁的军事打击。
现如今,所有的援助物资都得绕个弯儿,从以色列掌控的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进入,效率和供应量都大大减少。
到7月底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公报指出,加沙地区的营养不良情况已经变得相当严重。不过,在同一天,以色列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却公开说“加沙没有发生饥荒”。
这话听起来挺轻松的,但实际情况摆在那儿呢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八月初透露,2025年前,加沙地区至少有99人因为饥饿丧命,其中还包括29名儿童,实际上这数字还要高得多。
医院里头的景象更令人揪心。世卫组织的统计显示,到了2025年,五岁以下的孩子们中会有21个因营养不良而丧命。
加沙地带有超过10%的人口正面临急性营养不良,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被诊断出营养不良的比例也超过20%,大部分情况还挺严重。这些数据的背后,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生命啊。
口岸的开启与关闭,反映出背后更为纷繁的地缘政治博弈。10月9日,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了全面停火的协议。
按照约定,援助物资的进展和派发,由联合国及相关机构、红新月会再加上其他独立的国际组织来负责。而拉法口岸的开放,也得照今年1月19日那份协议的做法来办。不过,事与愿违,协议摆在那儿,实际操作起来可不一定那么顺畅。
10月13号,以色列放出了1986个被扣的巴勒斯坦人,而当天哈马斯也把所有20个被扣的以色列人质放了出来。
仅仅第二天,以色列的无人机就对加沙城东部的居民区进行了攻击,导致3名巴勒斯坦人遇难。这种一边宣布停火一边动作不断的做法,让人不禁开始怀疑,这所谓的和平还能坚持多久。
作为拉法口岸的另一方管理者,埃及的态度一直挺小心翼翼的。到2024年5月初,埃及就明确表示,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对援助人员和车辆造成了安全隐患,因此不愿配合以方将物资从埃方一侧运入加沙地带。
开罗一方面希望能缓解加沙的困境,减少人道危机,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边境的安全,办起来还是挺难把握的。
新华社10月6日报道,这次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,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累计夺取了超过6.4万名巴勒斯坦人的生命,里面大部分都是平民。
加沙差不多被拆得寸草不留,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。从5月27日到7月13日,至少有875人在去拿援助物资的路上遇难。连拿点吃的都得冒生命危险,这日子怎么过呢?
一直有国际社会的援助在不断输送,可用的东西毕竟太少了。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在2月17日签了个文件,宣布会向加沙提供新一批紧急的人道主义物资,把食品包发给6万户家庭。
问题在于,援助到了埃及那边,究竟能不能及时送到加沙,还得看口岸到底开不开。
按照停火协议,加沙的临时管理由一个由巴勒斯坦技术官员组成的过渡委员会负责,而这个委员会则由由特朗普担任主席的“和平理事会”进行监督。
听着挺好的,但要说落实起来困难还真不少。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盘,要是真的坐下来好好谈谈,不知道还得等到猴年马月才成。
拉法口岸的打开与关闭,关乎着230万加沙人的生死安危,这事儿不是啥复杂的国际政治角力,实实在在的人道问题罢了。
希望各方能少点算计,多点真心实意,把这条生命线早点打通,不然那些人在那儿还得再坚持一阵子,毕竟还有人在盼着能活下去。
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